About friendship, it is hard to say

The line between to give and to receive, sometimes, is an art

If unbalanced, friendship could become a sort of overwhelming feelings for others

Human beings are so complicated, aren't they

 


一場因緣際會,近日接待從遠方來擔任研討會講師的幾位荷蘭人,再加上冰島火山爆發,把客人都困在台灣動彈不得,負責接待的友人只好想方設法地幫他們安排活動,主客都辛苦。

 

某日回程的捷運上,荷蘭朋友提及這次來台灣受到熱情款待,心中很過意不去,尤其是接待的單位和主人事事都幫他們打理好,舉凡交通,飲食或娛樂無所不包,讓他們心中十分過意不去。熱烈的台灣情,一方面是感激,一方面卻也感到overwhelming,他們覺得自己被像小孩一樣的對待,而非一個成熟的大人。雖然這中間有著文化差異的距離,但我也很能感受荷蘭朋友們心中的壓力,雖然我對歐洲文化不熟,但以我在美國的經驗,西方人多半獨立自主慣了,一時間處處被當成小孩對待勢必難以適應。

這次粗淺的接待經驗,讓自己學習到幾個不同的文化差異。台灣人某些隨性或過度熱情的反應,對於某些西方人士而言是有點錯愕,尤其是在講師演講中,翻譯者自己隨意加註或打斷,令某個講師無所適從,事後還問我,這是台灣的獨有文化嗎?呃...當然不是啊。另一方面,台灣人接待外國講師,為了展現台灣道地美食或文化,時常給他們”餵食”過度的大餐,對某些包容性很強的外國人沒問題,但對某些人卻是勉強忍受的狀態。

想想,台灣人對於外國人,尤其是歐美人士,既友善又熱情,男女老少,隨時都能說上簡單的英文,處處盛情招待。關於此點,自己頗覺驕傲,也讓來訪的外國友人稱頌。呵,以身為台灣人為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fe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